回首頁 線上購物 郵政商城
 
書籍搜尋
 
知青頻道   宇河文化
 
     
 
 
 
 
 
   
 
 
 
自由的迷思(新版)
作者:創巴仁波切
出版社: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
初版日期:2013年02月01日
再版日期:2022年12月01日
定價:340 元
ISBN:9789866091162
EAN : 9789866091162
叢書系列: 禪修引導
/
平裝 / 185頁
狀態:缺書
 
 
 
  創巴仁波切這樣說……   ■菩薩像鱷魚   一位菩薩就像一隻鱷魚一樣,一旦你掉進它嘴裡,它便絕不鬆口。由於上師對弟子的虔誠非常強烈,使得即便愚鈍、本身問題很多的弟子的虔敬心也開始甦醒。上師以慈悲表示對弟子的虔誠,弟子則以紀律表達對上師的虔敬,慈悲與紀律因而開始產生了交集。   ■讓自己像顆砂   讓自己感到失望是件好事,那代表「我」與「我之成就」的降服。我們跌得越來越低,直到跌落地面、直到我們像大地一般清醒實在,我們成為低中之最低、小中之最小,猶如一顆沙粒,極為簡單,毫無期盼。在我們落地之後,任何我們聽到的開示、讀過的書籍,都變得可以應用,那成為對我們的肯定與鼓勵,我們正該像一粒沙般地努力。     ■情緒的真面目   處理感情的高明手法是試著瞭解它的本質。情緒的基本特性──它的本質是能量,因此,如果一個人能夠瞭解能量,那麼能量就不會與你有衝突,它們會變成自然的過程。所以,一旦能夠完全認清情緒的基本特性──它的原本面目就是「空」,那麼你就不會發生壓抑情緒或任其氾濫的問題了。   ■我,是宇宙大笑話   試圖肯定我的「實在」是件大苦事。這好似走在看來無限延伸的地板上,卻動不動發現自己突然自邊緣滑落;為了保命,只好將地板加長,使它看來似乎無窮無盡……事實上,我們一再加長「地板」以鞏固立足之地,是一個大笑話──宇宙級大笑話!   ■禪修就是這麼單純   禪修是以去除二元的偏執為基礎,拋棄好與壞的掙扎。你應以自然、平常、不懷野心的態度走上修行之道──即使你在累積善業,卻仍是在播撒業的種子。修行的重點是要超脫整個業力的過程──超脫惡業也超脫善業。   ■善用正念與覺知   注意到不安的存在並認同它,需要正念(mindfulness);提供茂盛的草原與一大片空間給躁動的牛,則需要覺知(awareness),因此正念與覺知總是相輔相成的。覺知是看見正念所發現之物,我們毋須刻意去除或保留心中的東西,正念的精確使我們可隨順它,因為它有自己的環境、自己的空間,用不著我們決定是該丟棄還是珍藏,因此,覺知是更進一步地走向對狀況的不作選擇。 本書特色   自由一般被視為是達成目標、滿足欲望的能力。然而這些目標與欲望的源頭是什麼?如果它們源自於無明、習慣模式與負面的情緒──這些實際上奴役我們的破壞性心理因素,那麼追求它們的自由是真自由呢?抑或只是一種迷思?   邱陽創巴仁波切在本書中從深奧的西藏佛學探索自由的真諦。他
 
 
作者簡介 邱陽.創巴仁波切(Chogyam Trungpa,1939-1987)   出生在西藏東部,一歲時被認證為轉世祖古,是噶舉和寧瑪兩派傳承的持有者。1959年後,創巴仁波切率眾遷徙至印度,被達賴喇嘛尊者指派為「青年喇嘛學校」的精神導師。70年代並將佛法帶入西方,傳授金剛乘佛法17餘年,是一位備受崇敬的禪修大師、學者和藝術家,同時也是美國那洛巴大學與香巴拉研習所的創辦者。 創巴仁波切相關著作   《自由的迷思》(眾生文化出版社)、《動中修行》(眾生文化出版社)、《東方大日》(西藏民族出版社)、《藏密度亡經:中陰聞教大解脫》(台灣明名文化)、《心如野馬:轉化煩惱的修心七要》(台灣明名文化)、《突破修道上的唯物》(眾生文化、橡樹林出版社)和《覺悟勇士:香巴拉的智慧傳承》(橡樹林出版社)數十本關於佛法、禪修、藝術、詩歌等書。 譯者簡介 靳文穎   台灣大學物理系畢業,美國紐約大學物理學博士。曾任台灣大學物理系及地質系兼任副教授。   著有《好父母用心做》。譯著:《心智科學》、《揭開心智的奧祕》、《自由的迷思》、《動中修行》、《學會說再見》、《遇見藥師佛》、《心與科學的交會》。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客戶專線:02-27953656     客戶信箱:[email protected]
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Red Ants Books Co ., Ltd